各省市碳達峰實施方案陸續發布,建材行業如何行動(一)
2021年10月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《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》(以下稱《行動方案》),為我國2030年實現碳達峰提出了具體行動方向與目標指引。自方案發布以來,各省、直轄市陸續發布了地方碳達峰實施方案,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目前,全國已陸續有20多個省、市發布碳達峰實施方案。
建材行業是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,同時還與能源、城鄉建設、循環經濟等領域的節能降碳互為支撐耦合。
本期將解析北京市、上海市、天津市、河南省、山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中建材行業降碳行動要點。
北京市
到2025年,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4.4%以上,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%,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。
到2030年,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%左右,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,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。
強化科技創新
開展碳達峰、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行動,打造能源技術迭代驗證平臺,圍繞新能源利用、智慧能源互聯網、新能源汽車、智慧交通系統、氫能、儲能、建筑零碳技術、碳捕集利用與封存(CCUS)、森林增匯等重點領域開展技術研發攻關,盡快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化示范應用。
循環經濟降碳
全面推行清潔生產,健全廢舊物資和材料循環利用體系,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,強化生產與生活系統循環連接。推進園區循環化發展,形成產業循環耦合。
能源綠色低碳轉型
持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。堅持節約優先的能源發展戰略,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,嚴格控制能耗強度,增強能耗總量管理彈性,在政策激勵和考核指標設計等方面,促進社會主體積極主動提高可再生能源應用。嚴控化石能源利用規模;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。
建筑領域綠色低碳轉型
推廣綠色低碳建材和綠色建造方式,進一步發展裝配式建筑。
加快推進農房節能改造,提升農房設計建造水平,推廣使用綠色建材。
上海市
到2025年,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%,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力爭達到20%,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指標。
到2030年,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力爭達到25%,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%,確保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。
節能降碳增效
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。以電機、風機、泵、壓縮機、變壓器、換熱器、鍋爐、制冷機、環保治理設施等為重點,通過更新改造等措施,全面提升系統能效水平。
城鄉建設碳達峰
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融合發展,推行全裝修住宅,減少建設過程能源資源消耗。推廣綠色低碳建材,大力推進建筑廢棄物循環再生利用。在城市更新和舊區改造中,嚴格實施建筑拆除管理制度,杜絕大拆大建。
循環經濟降碳
推動冶煉廢渣、脫硫石膏、粉煤灰、焚燒灰渣等大宗工業固廢的高水平利用。
暢通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利用渠道,加大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推廣力度,制定再生建材強制使用政策,促進再生建材高水平利用。
天津市
到2025年,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指標;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1.7%以上,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。
到2030年,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大幅下降,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%以上;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6%以上,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。
節能降碳增效
實施節能降碳重點工程。組織實施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工程,持續深化工業、建筑、交通運輸、商業、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。嚴格落實能效約束,對標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,科學有序推進電力、鋼鐵、建材、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,分行業制定改造目標,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。
城鄉建設碳達峰
推廣綠色低碳建材和綠色建造方式,加快綠色建材規模應用與循環利用。加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,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,積極推廣鋼結構住宅,強化綠色設計和綠色施工管理,到2025年,全市國有建設用地新建民用建筑具備條件的,實施裝配式建筑比例達到100%。在城市更新工作中,倡導綠色低碳理念,堅持“留改拆”并舉,防止大拆大建。到2025年,新建綠色生態城區1至2個。
循環經濟降碳
持續推動綜合利用與再制造業發展。加強大宗固廢綜合利用,推動粉煤灰、冶煉渣、工業副產石膏、建筑垃圾等大宗固廢大摻量、規模化、高值化利用。推進粉煤灰在鹽堿地生態修復、新興墻體材料、裝飾裝修等綠色建材領域的推廣應用。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,推廣廢棄路面材料原地再生利用。
強化科技創新
探索在工業、交通運輸等領域規模化應用。加強可再生能源、綠色制造、碳捕集封存等技術對鋼鐵、石化化工、建材等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的支撐。
河南省
到2025年,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比2020年提高5個百分點,確保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、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完成國家下達指標,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。
到2030年,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,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,順利實現碳達峰目標,為實現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打下堅實基礎。
節能降碳增效
實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工程,推動電力、鋼鐵、有色金屬、建材、石化化工等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,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。實施節能降碳基礎能力提升工程,支持行業龍頭企業、科研院所、行業協會組建多元化的綠色制造公共服務平臺,鼓勵節能環保新業態、新模式發展,提升節能降碳服務基礎支撐能力。
城鄉建設碳達峰
促進綠色建材應用,不斷提高綠色建材應用比例。開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,推動超低能耗建筑、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。深入推進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節能節水改造與功能提升,推動老舊供熱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。探索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市場化模式,推進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試點城市建設。
推廣使用綠色建材,鼓勵農民新建和改建農房執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,選用裝配式鋼結構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。實施既有農房節能改造,加快農村電網建設,推動農村用能電氣化。
工業領域碳達峰
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和應用推廣,加強新型膠凝材料、低碳混凝土、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產品研發應用。推廣節能技術設備,開展能源管理體系建設,實現節能增效。
山東省
到2025年,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13%左右,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、二氧化碳排放分別比2020年下降14.5%、20.5%,為全省如期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。
到2030年,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0%左右,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8%以上,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。
工業領域碳達峰
推動建材行業碳達峰。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,加快低效產能退出,引導建材行業向輕型化、集約化、制品化轉型。
嚴格落實國家產業政策,強化環保、質量、技術、節能、安全標準引領,按照“四個區分”的要求,加快存量項目分類處置,有節能減排潛力的盡快改造提升,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。新建項目嚴格落實產能、煤耗、能耗、碳排放、污染物排放等減量替代要求,主要產品能效水平對標國家能耗限額先進標準。
城鄉建設碳達峰
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全產業鏈發展,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,推廣綠色建材,推動建材循環利用,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工程策劃、設計、生產、運輸、施工、交付等建造全過程,積極推行綠色建造。
循環經濟降碳
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,推廣廢棄路面材料原地再生利用。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,推廣廢棄路面材料原地再生利用。加快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建設。到2030年,大宗固廢年利用量達到2億噸。
強化科技創新
加快攻克碳纖維、氣凝膠、特種鋼材等基礎材料和關鍵零部件、元器件、軟件等技術短板。推廣先進成熟綠色低碳技術,更新綠色技術推廣目錄,開展技術示范應用。